前段时间,江苏省泰州市警方曾接到求助电话,报案女子声称27岁的弟弟在发送微信,声称“对不起父母,想让一切到此为止”后,再联系不到人,担忧弟弟自杀,女子遂报警。民警赶到后,男子已服药失去知觉,昏迷不醒,所幸经过抢救,终无大碍。

据悉,该男子自杀原因是由于持续待业在家,沉迷赌博积下债务后,自觉对不起家庭,才想了结生命。一名正处大好年华的年轻人,就这样差点因赌博走向不归路,可见网络赌博害人不浅,难戒赌瘾,终将一发不可收拾。
90年,尤其是95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,父母很多可能是70后或60后,这些父母在自己年轻时或多或少都吃过一点苦。那时候,也就是前几十年,物质相对比较匮乏,又刚好赶上经济开放,生意比较好做,大部分父母在当时主要会将精力投入到事业中,对自己的父母、孩子可能会有一些忽略。当这些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的父母经过几年的商场打拼,取得了一些成就、回报,回头想好好照顾家人时,却为时已晚,尤其是对孩子而言。因为当他们创业之际,正是孩子需要陪伴、教育的年龄,但他们缺席了。
出于愧疚心理,这些父母会对孩子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,内疚使得他们“不忍心”进行过多指正、指责,而是选择补偿,希望用物质让孩子得到满足,以规避“坏习惯”带来的负面影响。这就无形中为孩子参与赌博埋下了隐患。因为孩子小的时候,无非就是买个好玩具,买套新衣服,吃一点好吃的,随着父母对孩子物质的满足,ta会从小慢慢地建立起对物质的需求,这种欲望会不断地去增强。随着他年龄的增长,长大后就很难用玩具或者吃顿饭去满足ta的物欲,他可能有了更高的、更多的需求。而当父母不能及时满足其物欲时,孩子可能就会产生一些想法。例如总想找个能够轻松的,甚至不劳而获的事情去做,于是顺其自然地就可能就会选择网赌,并在不知不觉中沉迷成瘾,无法戒赌。
诸如此类的案例不胜枚举,不少人抱着“小试牛刀玩一把”的心思踏足,因“小赢数把涨信心”的甜头沉迷;以“倾家荡产无未来”的结局退场,有些甚至仍不知悔改,不愿戒赌,不舍得退场,直到以命相“赔”才能有所觉悟。
这其中的“罪魁祸首”是谁?是没有尽到教育义务的父母,还是渴望永远拥有好生活的“作祟心理”,抑或是受金钱驱使,埋下赌博种子的庄家?答案见仁见智。别掉入庄家圈套,别妄想用赌博来满足贪婪心理、制造虚荣表象,别让父母为你的行为买单,那些令你痴迷的“繁华”和“奢靡”,在赌博带来的负面效应下,有如昙花一现,不堪一击,不如投入戒赌,保护自己,远离赌博!
- 我的微信
- 微信扫一扫
-
- 我的QQ号
- QQ扫一扫
-


评论